「夜间快速止咳的方法」夜间快速止咳的方法五岁儿童
夜间天气寒冷,进行肺部排毒,白天不怎么咳嗽,晚上咳嗽得很厉害,咳嗽老睡不好,可能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,那么晚上快速止咳有什么方法呢?
6岁内儿童夜间快速止咳方法:小儿推拿
小儿推拿特别适合儿童半夜咳嗽,但家中没药时非常方便安全,只适合100-6岁儿童,6-12岁儿童发育逐渐完善,小儿推拿效果减弱。
清补脾:5分钟500次
位置:宝宝拇指外侧边缘。
手法:用拇指侧面或指腹,在穴位上直线按压。
作用:健脾和胃,消积导滞。
清肺经:5分钟500次
位置:宝宝无名指指根到指尖。
手法:用拇指侧面或指腹,在穴位上直线按压。
作用:泻热解表,止咳化痰。
内运八卦:5分钟500次
位置:宝宝手掌面以手掌心(劳宫穴)为圆心,圆心到中指根横条,内2/3和外1/3交界点为半径,画一个圆,八卦穴在这个圆上。
手法:父母左手拿着宝宝拇指以外的4个手指,右手在宝宝八卦孔环形按压。
作用:进行滞销饮食,宽胸膈肌利气化痰。
清天河水:5分钟500次
位置:前臂内侧、横纹和肘条纹中点(总肌至洪池)成一直线。
手法:从婴儿手腕按到肘部。
作用:清热解表,下火除烦。
揉膻中:150次
位置:婴儿胸部正中线,双乳头连接中点。
手法:分为推拿手法和推拿手法。用中指揉,揉约50~100次;用双手拇指腹从中央孔向外按,按约50~100次。
作用:理气顺气、止咳、化痰。
揉肺俞:150次
位置:婴儿第三胸椎棘突下开1.5英寸。
手法:双手拇指指腹置于肺俞穴上,逐渐用力按下、按揉,使患者产生酸、麻、胀、重感觉。另外,用大鱼紧贴穴位,稍用力按压,前后摩擦穴位,局部有热感,皮肤微红为度,轻轻推拿按摩放松。每天或隔日重复这一操作一次,持续5~10分钟。
作用:宣理肺,止咳化痰,平喘。
揉天突:1分钟
位置:宝宝胸骨切上缘,向中间凹陷。
手法:用拇指轻轻按摩天突即可。
作用:咳痰、止咳、止咳,反之止吐。
分推肩胛骨:150次
位置:婴儿肩胛骨接缝内缘。
手法:双手沿双肩胛骨骨间隙作弯月面自上而下按压。
作用:调理气息、镇静气息、止咳、化痰。
按揉足三里:1—2分钟
位置:婴儿膝髌骨下外侧膝下三寸,胫骨前缘外按压横指(中指)凹陷处,左右脚各有一穴位。
取穴)爸爸妈妈用大拇指肚沿宝宝小腿下端胫骨外侧缘向下推,推至突出斜坡骨无法再推时,大拇指指尖处向外横向张开手指就是了。
手法:用左右手抵住同侧脚三里的穴位按摩,用力搓揉至可以忍受的程度。
作用:健脾和胃,调节气血。
捏脊:10遍
位置:宝宝背部脊骨。
手法:双手拇指、进食、中指相对沿脊柱两侧,从乌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皮肤,双手交替扭转前进。
作用:调理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脾胃。
推小横纹:100次
位置:宝宝手掌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。
手法:只需用拇指指甲揉这里。
作用:化痰止咳。
最方便的夜间止咳方法:大蒜敷涌泉穴
晚上咳嗽不止的时候,如果家里正好有大蒜,试着用大蒜止咳。
做法:
双脚用热水清洁,脚底抹少量凡士林。然后将大蒜切成一元硬币的厚度,贴在双脚涌泉穴位置(脚跟至脚1/3的位置),用纱布或医用胶带固定,第二天早上去除,持续使用4-5天,止咳效果非常好。
原理:
大蒜又热,味道又辣。里面含有多种辛辣的挥发油。而涌泉穴为治疗肺系病症,将大蒜切片、捣碎涂于足底涌泉穴,可刺激穴位,缓解咳嗽。
注意:
1.10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止咳。因为孩子脚底的皮肤太软,容易烧伤起泡。
2.皮肤非常容易过敏的人中,也有容易水肿的人。那就别再涂大蒜了。
最安全的夜间止咳方法:穴位按摩
夜间咳嗽,如无现成药物或用药不清,也可采用穴位按摩方法止咳,快捷安全。
一、按摩手部穴位止咳
1.按咳喘穴
位置:咳喘穴位位于手掌内侧食指与中指、无名指与小指交汇处。
方法:右手拇指侧面按压咳喘穴,穴位有酸痛及胀气感为宜。成人在能忍受的情况下多加一点力,但儿童不能用力过猛。按住穴位,5分钟后变更为点压,一点点按一次,3分钟后按住,如此反复。
功效:主治咳嗽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神经性头痛。
2.揉三个洞
位置:食指桡侧握拳。第二掌指关节后,第二掌骨小头上有三孔,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,五行为木。
方法:停止拇指指腹按摩三孔,注意按压用力适度,每次按摩100-200次。
功效:治热邪气壅塞、气机不畅胸闷气短、腹胀肠鸣、腹泻等。
3.揉太渊穴
位置: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、桡动脉搏动处。
方法拇指腹揉成圈,揉50-100次,可单人操作。
功效:半夜咳嗽,揉太渊穴很方便省事,效果很好。太渊穴是肺经的元穴,可推拿提高中气,增强肺部呼吸功能,降低气道阻力,补肺益气,止咳化痰,通经回脉。
4.揉鱼洞
位置:鱼洞位于手拇指本节(第一掌关节)后凹,第一掌骨中点桡侧,近红白肉。
方法拇指腹揉成圈,揉50-100次,可单人操作。
功效:鱼际穴为肺经荥穴,具有清肺泻火、清宣肺气的作用,推拿可治疗风热犯肺,或痰热壅肺、肺失肃引起的咳嗽哮喘、胸闷胸痛等。
二、按摩身体穴位止咳
1.按摩、按压中孔
位置:位于前正中线、平第四肋间、双乳头连接中点。
方法:采用推拿手法和推法,用中指端推拿,推拿约50-100次;用双手拇指肚从中央孔向外按。可以一个人操作。
功效:膱中穴属任脉,推拿推中穴具有上焦、宽胸膈、通气通络之功效,主治哮喘、呛膈、胸痛、乳汁少、心悸、烦躁、咳嗽。
2.按肺俞、俞府穴
位置: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出,左右旁开二指宽处。俞府穴位在胸部,锁骨下缘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
方法:3分钟内,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、俞府穴30-60次。可以一个人操作,也可以由伴侣的家人操作。
功效:肺俞穴属膀胱经,补可调肺气,补虚清热。俞府穴属于肾经,压迫可治疗咳嗽、气促、胸痛、呕吐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两者配伍可治疗哮喘、咳嗽、咽痛。
3.按中府、肩井穴
位置: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,前正中线旁6寸(取穴者自己拇指指间关节宽1寸),第一肋骨间隙平整。肩井穴位于连接大椎和肩峰端的中点,在前直对乳中,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的交界处。
方法:2分钟内,先用右手拇指,再用左手拇指分别按压中府、肩井穴30-60次,按压至局部产生强烈酸胀感为宜。可以一个人操作,也可以由伴侣的家人操作。
功效:中府穴为肺经募捐穴,具有推拿止咳、平喘鸣、清肺化痰、补气健脾的作用。肩井穴为胆经,具有推拿清热、活络消肿的作用。两者配合可治疗咳嗽、气促、气促、气促、肺胀、胸中疼痛、胸中烦恼热、伤寒、鼻流浊鼻涕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症状。
4.推天堑
位置:天突穴位在颈部,位于目前正中线上、胸骨上窝中央、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。
方法:1分钟内,用右手食指按天突穴50次左右,用力软化。可以一个人操作。
功效:天突穴属任脉,具有宽胸理气、通气道、化痰宣肺之功效,可治疗哮喘、咳嗽、暴脾气、咽喉肿痛、呕吐等症状。
宝宝夜间咳嗽有痰的止咳方法:拍背
宝宝夜间咳嗽时,咳嗽有痰时一定要拍痰,避免痰液卡在喉咙里。另外,宝宝的痰排出后就不会咳嗽了。
通常采用拍背法,不仅可以促进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痰液松动,引流至大气管道排出,而且可以促进心脏和肺部血液循环,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,尽早治愈疾病。
做法:
1、抱起宝宝,将宝宝的头放在父母的肩膀上,然后握空拳拍打宝宝的背部。
2、拍打力不能太大。从上到下,依次进行。每次拍3-5分钟,每天拍2-3次。
发布于 2022-05-06 13:05:34